欢迎您访问临沂市中心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 正文

医院概况

医院院报

院报第120期——第三版

字号: + - 14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癫痫
   

什么是癫痫?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以是运动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或警觉程度的变化。
   

具体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
   

  手术前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选择个体性手术靶点,把CT影像和高清晰核磁共振影像进行技术融合,计算出靶点坐标,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立体定向仪和射频仪进行手术,确保手术时靶点误差不超过1mm。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的,仅在病人前额部切2个2cm的切口,颅骨钻孔的直径是1cm,不同于其他开颅手术,因此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治疗只需十天左右。一般没有副作用,不留后遗症,智力、性格不受影响。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都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癫痫的立体定向手术适应症:
    1、原发性癫痫合并有精神行为障碍者。
    2、癫痫病因不明,癫痫灶也无法查出的各类癫痫患者。
    3、脑电图显示双侧弥漫性改变,同步或非同步癫痫放电又无局灶性征象的患者。
    4、严重顽固性全身性癫痫患者,药物难以控制,频繁的发作者。
    德国BrainLAB公司的立体定向计划系统可使个体性治疗方案精确到1mm,能避开重要血管和脑组织,使手术安全、有效。              

                                                    精神卫生科   徐会厂


                               不明原因发热须警惕风湿病
   

  临床上常会遇到一些病因不明、难以诊断的疾病,多以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为主要表现,尤其“不明原因的发热”是临床医生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一类所谓的疑难杂症,有相当一部分最后会被诊断为风湿性疾病。
   

  通常来说,发热可以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一般由感染引起的较多,除了感染等原因引起发热待查的患者之外,其他患者均需到风湿免疫科就诊。持续发烧,不可一概当成感冒而论,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因素之后还找不到病因,最好到风湿免疫科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风湿疾病,及早进行治疗。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发热要到风湿免疫科看病,虽然纠正人们这一误区还需要各方在宣传上做更大的努力,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先让人们明白,风湿免疫病不仅仅是肌肉关节疼痛,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各类血管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属于其范畴。
   

  虽然我国风湿病学近十余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即使在市级医院,有独立的风湿病科的仍是少数。因此,风湿病患者被误诊的不在少数。发热,即老百姓说的“发烧”,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对于发热,多数人认为是有“炎症”(感染性炎症),需要“消炎”治疗。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发热实际上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除了大多数短期发热的急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和易于明确诊断的发热性疾病外,尚有部分发热的病人经过反复的检验、检查,尝试多种治疗方法仍不能控制发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可以说是临床医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临床医生往往要首先考虑患者是否被一些罕见细菌、病毒、真菌、结核及支原体、弓形虫等感染,其次才会考虑患者是否患各种恶性肿瘤性疾病。值得关注的是,风湿病即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热往往容易被忽视。实际上,经过大量的临床经验验证,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被确诊为风湿病。
  

  在现代医学中,风湿病是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它亦可侵犯全身各内脏器官,可造成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风湿病的范围很广,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几十种。
   

  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蒂尔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为低热、中度发热,也可为高热,往往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一般无寒颤感,抗生素治疗无效。在发热之外,常常有关节痛、肌痛、肌无力、皮疹、乏力、口干、眼干等伴随症状。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风湿病确诊。
   

   因此对于发热病人,特别是伴有关节痛、肌痛、肌无力、皮疹等症状的患者,在经过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就应该考虑是否患了风湿病,要及早到风湿病专科就诊,以尽早确诊,在疾病早期控制病情进展,减少疾病对人体的伤害。
                                                   
风湿科  高举梅  胡海建


                                         认识抗生素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分哪几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2、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阿斯霉素等。3、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4、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5、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6、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8、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9、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如何使用抗生素?
  

  (一)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除外。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宜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奏效。
                                                             
(宣传科)

 

                                 三伏天如何降温防暑
   

  一到夏天,很多人都有心烦气躁,胃口差的不适感。如今已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这种反应会更加明显,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呢?现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热得烦:静能降温,睡能解烦
   

  夏季人很容易心烦气躁,这种情绪会让血压、血糖波动,又让人倍感烦热,对抗此情绪最大的法宝为心平气和,俗语所说的“心静自然凉”是有科学依据的。调控心脏活动的是自主神经网络,该网络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前者在兴奋状态(如躁动不安)时,人就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的表现;后者兴奋(熟睡状态或心静下来)时,则有相反的作用。有人做过试验,熟睡状态时,体内会释放某种中枢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人体代谢降低,外周血管扩张,体温微降0.5-2℃,烦热的感觉得以缓解。
   

  保障睡眠也能缓解烦躁感,为心情“下火”。对夏季的作息,中医强调“子午时间”,午时是指上午11-13时,子时是指夜间11时-次日凌晨1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每天保持7-8小时睡眠。对于夏季无眠的“夜猫子”,也有补救方法。比如,睡眠者可在睡前2小时以温水沐足,按摩足心涌泉穴(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俗话说“胃不安,则卧不宁”,如果睡眠不佳,睡前可少量食用些清淡流质的安神糖水,如冰糖百合莲子羹、红枣莲子羹、龙眼蜜糖水、红豆绿豆沙等。
   

吃不香:饮食以清淡营养为原则
   

  夏季炎热,人体的代谢活动处于一年中最旺盛的阶段,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舒等症状,有的人还容易发生胃肠道疾患。但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又得特别重视饮食调节。总体而言,夏季饮食不宜过于油腻或辛辣,应以清淡营养为原则,除粗茶淡饭、五谷杂粮、多饮开水等基本饮食原则外,夏季特别适宜多吃当季的青菜瓜果豆类。                        (季 康)

 

                           常见病如何“冬病夏治”
   

  从小暑到立秋的这段时间,老百姓称之为伏夏,此期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冬病夏治正是利用这个时间治疗。近年来冬病夏治渐渐风行,不过,专家也提醒读者,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理论中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读者如果自己擅自买药敷贴,则可能进入“乱赶时髦”的误区。 
   

  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它是中医传统的、有特色的预防性治疗方法。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比如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结肠炎、肩周炎等均适宜冬病夏治。夏治说的是趁疾病的发作缓解期进行辩证施治,采用内服和外用的方法,预防冬病的复发,或者减轻发作程度。中医认为,夏天的阳气旺盛,通过治疗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加免疫力,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 
   

  几种常见病的夏治方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有内服汤药、中成药,敷贴疗法,药浴疗法,热敷疗法,湿敷疗法,艾灸疗法,针刺疗法等等,每种冬病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在这里向读者介绍几种常见病的冬病夏治方: 
   

   哮喘:可采用内服粉剂和敷贴的方法。白参、蛤蚧各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两克,连服一个夏季,可以补肺益肾、增强免疫力,控制冬季发作或减轻发作。而采用白芥子、细辛等四五种药物,碾成细粉,用姜汁或蜂蜜调和后制成钱币大小的圆饼,贴于肺俞、定喘等穴位上,头伏、中伏、末伏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有温阳活血、定喘通络、控制哮喘发作等作用。 
   

  胃病:用吴茱萸10克,碾成细粉,加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砂布或胶布固定,12个小时换药一次,可以连用一周,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另外,可以用艾条自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连用两周。 
   

  慢性结肠炎:用薏仁米50克,莲子15克,山药20克,红枣5枚,芡实粉15克,煮成粥,当点心食用,可连服一个月,有健脾、止泻、增强肠道功能的作用。
   

自己在家可否随意敷贴? 
   

   据了解,冬病夏治这一方法广为人知,但并不意味着冬病夏治可以任意进行。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冬病夏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首先,贴敷时要辨证取穴,要根据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确定贴敷的穴位,不能单纯地固定几个穴位一贴了之。其次,药物要合理配方、由专业人员炮制、密封保存,以免影响贴敷效果。再次,贴敷时要由专业医师操作,认准穴位贴敷才能有好的疗效。最后,贴敷时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吸收能力、耐受性不同,贴敷的时间长短也应有所变化。 
   

 敷贴有哪些注意事项?
   

  敷贴期间应戒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皮肤溃破过敏、内火较重容易口腔起溃疡的人不适宜参加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敷贴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起水疱皮肤感染。另外,贴敷后不宜去空调房,遇冷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冬病夏治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夏天)效果会比较显著。
                                  

                                                                          (郝  健)